桑果菌核病传传播途径
果桑苗种植技术

桑果菌核病传播途径和桑果菌核病发病规律

 桑果菌核病传播途径
菌核病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翌年3~4月,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,抽生出子囊盘,放射出大量子囊孢子,子囊孢子随气流传到桑树上。先侵染已经衰败的花器,在上面生长,积聚侵染源,逐渐向健康组织发展。病菌也从伤口破损处(组织衰败伤口、生理裂口、虫伤口等各类伤口)侵染。虽然子囊孢子不能侵害健壮组织,但芽管可穿过失去膨压的表皮细胞间隙,直接侵入寄主体内,即为该病的初侵。有病花、果与无病花、果接触,可引致发病,造成再次侵染。病椹落地,成为下一年的病源。
 桑果菌核病发病规律
此类病菌属于低温性,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:孢子萌发适温5~10℃,菌丝生长适温20℃,菌核萌发适温15℃,超过50℃5分钟即死亡。田间菌核在夏季浸水3~4个月后死亡,但在旱田的地面上能存活2~3年。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要求较高湿度,当RH>85%时有利菌丝生长,95%~100%为最适。因此,适温高湿有利此病发生及流行。春季温暖、多雨、土壤潮湿利于菌核萌发,产生子囊盘多,病害重。果桑树开花期如遇有3天以上连阴雨或低温侵袭,就有可能爆发桑椹菌核病。通风透光差、低洼多湿的地块,花果多、树龄老的桑树发病重。不同的果桑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。在果桑中无籽大10和台果4C019容易发病。